连锁店装修讲诉城市广场的形式和问题
连锁店装修讲诉城市广场的形式和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早在50年代各省会城市大都开拓出自己城市中心广场的雏形,限于当时的经济,政府不可能进一步地经营完善这些广场的建设。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沉寂了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 悄然在起着变化。由于缺少整体感和良好城市设计的控制,一些广场周边新出现建筑南辕北辙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破坏了广场的格局,政府领导和市民对此十分敏感,试图采取些措施控制混乱,当时,有些非常认真的城市举行过广场规划设计竞赛,结果都不错,参赛者提出很多切合实际地研究成果和建议,可惜因缺乏审批程序的认定,这些对广场的未来发展规划很有益的竞赛获奖方案。很难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然而这些广场原来表现出的缺乏:功能单一尺度过大,空旷简单,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城市广大市民期望有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场所,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这种需求随时都在寻找机遇,从来没有停止过。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建设突然进入加速期。经济因素的活跃和市场经济的推动,有些先进的城市好像一下子就很有钱了,借助于国庆50周年纪念,借助于千年之禧的机会,一些大城市在大规模地修建城市广场令人瞠目。有的城市提出三年建造十个广场,其实细想一下这种目标也许不算过分。解放后,种种原因使中国城市的建设被缓慢地搁置下来。六十年代后又寂静了30年,积蓄的力量和热情一旦迸发了来,必然是急风暴雨式地前进,仔细考察研究国内近几年修建的城市广场,大多尺寸偏大,周边的建筑并未形成良好的围合,因而很难衡量广场的空间品质和艺术性。通常的评论是:广场太大,有些拢不住人气。不耐看。人没有地方呆。或者说不像广场,像公园,大拼盘…,可见得人们心中还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概括起来现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尺度过大
目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盛,以为尺度与质量成正比,也许还有攀比的因素。单一广场规模越来越大,广场在城市中分布不均,级配不合理。如:深圳龙城广场12.6公顷、济南泉城广场 17公顷、长春文化广场 21.6公顷,有些中小城市建的广场几近天安门广场的规模。然而,广场并非越大越好。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其作为世界最大广场的特点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相反,其人性化尺度和绿化的欠缺倒是经常被人们作为不良案例而提及。因此,广场建设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1、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2、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中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造成广场尺度过大的因素不外乎有以下三个:1、当地行政官员盲目追求形式,追求所谓“气派”的长官意志。2、一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科学地引导业主,而是一味地迎合业主的意见。3、地县一级城市中的地价也相
对于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较低,这方面的因素也在无形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公顷,却是现代广场的范例。所以我认为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可能出发,我们应该结合旧城市改造,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以及商业文化建筑分布,并依据具体情况可建一些小广场和小广场群,这样花钱少,利用率高,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2 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广场的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围合广场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围合较好。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围合,或只在广场的一侧到两侧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有的广场周边的围合建筑在立面造型及体量上也缺乏统一,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性,其原因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统一规划或是新建筑没有与旧建筑相统一。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手法有三种:1、向心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会使得广场的围合感及整体性都非常好。如合肥的明珠广场。 2、轴线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多用于矩形广场,能获得一种特殊的肃穆气氛,尤其适合于政治性、集合性广场。如成都的天府广场。 3、特殊式平面布置。在广场平面不规则的情况下,新建筑可以采用寻求以旧建筑在布局上的共性特征为媒介,借助这种“特征”与旧建筑布局“对话”的手法,使广场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以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
- 上一篇:门面装修时实木复合地...
- 下一篇:连锁店装饰时的专业橱...